<samp id="9o6gy"></samp>
<pre id="9o6gy"></pre>
  • <table id="9o6gy"><strike id="9o6gy"></strike></table>
  • <p id="9o6gy"><del id="9o6gy"><xmp id="9o6gy"></xmp></del></p>

    <p id="9o6gy"></p>
    國開聯官網 > 報告 > 營商環境

    《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1-2022》

    國開聯 2022.01.18

    中歐關系超越雙邊范疇,具有全球意義和重要戰略影響。2021年以來,中歐高層保持密切互動,各領域合作在疫情形勢下展現出強大韌性,給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有力維護了中歐雙方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雙方就綠色、數字建立新的高層對話機制,積極呼應了歐盟的綠色新政和數字轉型;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如果能夠早日簽署并實施,高水平的市場準入承諾將為雙方企業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但是,2021年歐盟保護主義抬頭,對華進行單邊制裁,營商環境出現退步,給在歐盟投資經營的中國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為反映中資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與強烈訴求,幫助歐盟改善營商環境,更好發揮中資企業對歐盟經濟復蘇、創造就業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們中國貿促會研究院今天在這里發布《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1/2022》。

     

    117日,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在京舉行發布會,對外發布《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1/2022》(以下簡稱《報告》)。

     

    《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1/2022》指出:

     

    第一,有效回收的調查問卷數量大幅增長。面對疫情的負面影響,課題組加大調研力度,依托各地方貿促會與我會駐歐盟及成員國代表處力量,通過國內外多種渠道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8份,同比增長了17.8%;課題組通過實地走訪、線上線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調研在歐經營企業107家。

     

    第二,《報告》的框架結構有所改進。在前言部分開宗明義地提出了中國企業對歐盟營商環境的核心訴求與建議,指出了希望歐盟改進營商環境的方向。

     

    接下來,我就報告的主要內容進行簡要發布。2021年以來,歐盟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

     

    調查顯示,歐盟營商環境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歐盟從外資審查、外國補貼審查、公共采購審查三個方面全面提高了市場準入壁壘,違反了WTO自由化原則。

     

    在外資審查方面,2021年以來,歐盟及成員國出臺或調整的外資審查制度涉及敏感行業范圍更廣、觸發審查門檻更低、政府自由裁量權更大,提高了外資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前置成本。調查顯示,58.97%的受訪企業表示外資審查給其赴歐投資及在歐運營帶來負面影響。

     

    在外國補貼審查方面,202155日,歐委會發布了《針對扭曲內部市場的非歐盟成員國補貼的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歐盟增設外國補貼審查為歐盟保護主義提供了新的工具,《條例草案》過度解讀企業與政府關系,忽視國有企業的市場屬性,將企業通過市場化行為獲取的支持錯誤地定位為不合理補貼,構成對國有企業的歧視,違反了WTO非歧視原則。調查顯示,87.55%的受訪企業表示《條例草案》對“外國補貼”的定義過于寬泛。

     

    在公共采購方面,20211214日,歐洲議會投票通過對《國際采購工具》提案的決議。根據《國際采購工具》,不開放本國公共采購市場的第三國投標方參加歐盟公共合同招標將會受到更多限制,甚至有可能被排除在歐盟公共采購市場之外。在這些主要的保護主義措施影響下,52.48%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市場準入壁壘提高,比去年提高了9.43個百分點。

     

    第二,歐盟及成員國以人權為名行保護主義之實,違反WTO非歧視原則。

     

    歐洲議會通過涉疆決議、《企業盡職調查和企業責任法案》、新的對華戰略等,罔顧事實真相,詆毀中國新疆人權狀況,將人權問題同貿易和投資議題掛鉤,要求歐盟企業對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進行包括強迫勞動在內的人權和環保盡職調查。部分歐盟企業和機構在沒有事實根據的情況下抵制新疆產品,還有部分歐盟企業在和中國企業合作時要求出具“不涉疆證明”,是對新疆企業和新疆產品的嚴重歧視,嚴重違背公平競爭和法治原則,不僅影響中國企業供應鏈伙伴的選擇,更損害了新疆居民的勞動就業權和民生福祉。

     

    第三,歐盟以疫情為名差別對待內外資企業。

     

    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受訪企業表示歐盟在優惠政策的實施方面對內外資企業沒有一視同仁,僅有14.38%的受訪企業同歐盟本土企業同等享受扶持政策。28.52%的受訪企業表示2021年歐盟應對疫情表現較差,該比例比去年提升了8.76個百分點。

     

    第四,在歐中資企業面臨執法層面的歧視有增無減。

     

    調查顯示,37.92%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對中資企業執法不公平,該比重比上一年度調查上升了6.3個百分點。企業反映,歐盟在公共采購資質預審環節針對歐盟企業量身定制入圍標準,在中資企業中標后采取拖延、不授標的方式逼迫企業主動放棄,或者中標后仍要求中資企業提交各種資質證明、認證證書,拉長項目周期等,使得中資企業越來越難以獲得歐盟公共采購項目。調查顯示,2021年僅有7.72%的受訪企業參與了歐盟公共采購項目。

     

    第五,歐盟因為保護主義、準入壁壘提高、歧視性執法等原因,營商環境出現退步。

     

    調查顯示,27.18%的受訪企業認為歐盟營商環境比去年惡化,該比例較去年上升了0.28個百分點。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批準程序,損害了雙方企業的投資利益,32.01%的受訪企業表示歐盟凍結中歐投資協定阻礙了其對歐盟投資計劃。同時,受訪企業認為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西班牙是營商環境最好的五個歐盟成員國,企業對立陶宛的營商環境評價最低。

     

     

    為幫助歐盟重塑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升中資企業對歐盟投資的意愿,《報告》提出十大建議:

     

    一、建議歐盟繼續堅定貿易自由化和多邊主義的立場,堅持開放的政策方向,改善歐盟及成員國營商環境,提振外資企業繼續投資歐盟的信心,通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促進歐盟和成員國的經濟復蘇。

     

    二、建議歐盟盡快重啟中歐投資協定批準程序,推動中歐投資協定早日簽署,為中歐雙向投資提供更大的市場準入、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三、建議歐盟放寬外資進入歐盟市場的限制,不要將外資審查當做保護主義工具,縮小外資審查范圍,放寬外資審查限制,減少敏感行業清單。

     

    四、建議歐盟謹慎使用外國補貼審查,降低歐盟市場準入壁壘,不要額外增加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的合規成本。

     

    五、建議歐盟取消公共采購領域的各種隱性壁壘,不要新設政策工具,保障中資企業公平參與歐盟公共采購項目的機會。

     

    六、建議歐盟停止對中國新疆企業和新疆產品的歧視,尊重中歐兩國企業基于市場規律做出的商業選擇。

     

    七、建議歐盟停止對中國通訊企業的打壓,保證數字經濟領域準入規則的公平性與透明性,為全球所有通訊企業提供開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視性的發展環境,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八、建議歐盟不要隨意擴大碳邊境調節機制適用行業清單,盡快推動與中國碳定價制度互認,給中資企業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九、建議歐盟及各成員國將WTO國民待遇原則落到實處,制定規則合理、邊界明確的執法行為規范,嚴格執法流程,避免執法者濫用自由裁量權,保障中資企業在歐盟市場享有公平、公正、公開競爭的權利。

     

    十、建議歐盟加強疫情防控提供健康安全營商環境,加強成員國之間人員流動限制政策的溝通協調,推動歐盟內部相關政策的一致性;同時根據不同國家的疫情防控情況及時調整政策,放寬中國企業員工的入境政策。

     

    中歐作為全面戰略伙伴,雙方都秉持多邊主義理念,都堅持推進多極化進程,雙方市場高度互補,互利合作擁有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中歐應成為當今世界的穩定性力量,雙方要在合作中擴大共同利益,在發展中破解難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助力疫后世界經濟復蘇。

     

    了解國開聯 營商環境評價服務 。

    報告

    推薦閱讀
    好深好硬亚洲Av无码
    <samp id="9o6gy"></samp>
    <pre id="9o6gy"></pre>
  • <table id="9o6gy"><strike id="9o6gy"></strike></table>
  • <p id="9o6gy"><del id="9o6gy"><xmp id="9o6gy"></xmp></del></p>

    <p id="9o6gy"></p>